close

2  

第三屆讀經教育國際論壇會議

    時間:102年3月30日、3月31日,9:00-17:00

    地點:求真樓 演講廳

    前言:首先,能有機會參與這場盛會覺得相當榮幸,去年十月參加過讀經實務研習之後,便在心中留下了種子,這場為期兩天的會議,學術部分居多,其實有些部分聽起來相當吃力,但是沒有理論依據實務也無法執行,也因為這樣深感自己的不足,但有機會接觸便有開花結果的希望,接收到與會老師們對讀經的熱情及推廣的殷切,著實令人感動,出了校園實行之後,相信感觸一定會更深。參與分享的老師非常多,下列是特別有印象的部分:

    與會心得:

一、Professor Nyaupane:從尼泊爾遠道而來的貴賓,讓我訝異的是原來世界各地對於自己的傳統文化都盡力在維護當中,雖然是由他人為教授做論文介紹,但教授本身的出現就說明他們多重視這件事,教授說話的時間不多,卻相當有誠意的為我們吟誦梵文,給予祝福,在此同時,語言的隔閡似乎不存在,也感受出教授在當地推動讀經典的想法是多麼的用心,令人深感佩服。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了自己的文化,那便不能稱為國家了,迎接現代社會的同時,也須停下腳步帶上我們的傳統文化,使國家在進步時更圓滿。

二、王財貴教授:炯炯有神的雙眼、堅定誠懇的語氣、睿智的長者,是我對王老師的第一印象;兩天的演講全程參與,會中不時穿插老師幽默風趣但又寓意深刻的言論,也親身感受到老師開放接納的心胸與接受到老師無私的分享,滿載而歸;還記得第一天休息時間有機會與老師做短暫的交流,雖簡短,但老師告訴我們不要害怕,去做就對了,對自己的孩子亦然,不要猶豫,我想老師要傳達的是,透過經典背誦,孩子能得到的益處不需多加贅述,更重要的是,我們能透過讀經,了解及維護自身源遠流長的文化,這才是終極目標。

三、趙志宏校長:校長為人謙遜又幽默,可以想見要創辦私塾得承受多大的壓力,需要有多大的熱情才能去做,這些苦並沒有在校長的言談中發現,反而感覺他相當樂在其中,他說的有一句話相當實際:「實踐過後的感觸會更深」,的確,沒有實際執行,一切都只是泛談,與學校做法不同的私塾,能有今天這番成績相當不容易,其實校長的出發點很簡單,他深怕對不起任何一個孩子,所以他努力的去把私塾辦好,以這種想法出發,不冠冕堂皇,也不長篇大論,令人激賞,感動也更深。

四、朱暢思老師:朱老師在去年的讀經實務已經分享過他的想法,半年過去了,發現朱老師不僅僅仍在繼續耕耘,甚至運用網絡的力量,帶領更多人踏進吟誦的領域;今天老師有一句話說得很好:「先跟後帶」,簡短的四字,卻是最好的方法,先跟著孩子的步伐,做到理解,再循序漸進的將自己的想法帶入,引領孩子進入新世界、認識舊文化,在教學的路途中,我們常常忘了傾聽與理解,其實多了這個步驟,更加的事半功倍,不是嗎?

五、魏邦執行長:執行長今天的分享時間不多,相當可惜,但我抓到的重點是:以英文閱讀開拓自己更深、更廣的知識網絡,不侷限於何種經典,重要的是能了解自己的文化,能向他人介紹自己的文化,也可以在各種不同的領域閱讀那些領域內的經典,慢慢學習,像海綿一樣努力吸收,便會有不同的表現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eacher Sandy  的頭像
    Teacher Sandy

    孟穎的學習與成長

    Teacher S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